您的位置:首页 >> 走进高平 >> 长平文艺

以剪代笔,纸上生花

来源: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03-28 【字体:

  太行山的云雾漫过指尖,丹河水流淌进红纸的褶皱。
  高平剪纸‌,这项“不用笔墨的国画”,在匠人手中,剪出了福禄寿喜、神话传说、民间烟火,也剪出了你未曾见过的中式浪漫——“剪天剪地剪万物,守心守艺守春秋”。

  高平剪纸源远流长,可追溯至周代“桐叶封虞”的典故,成型于明代,以刀刻为主、剪裁为辅,阴刻阳镂结合,可呈现80层纸的精细工艺。其题材涵盖十二生肖、戏曲人物、花鸟瑞兽等2000余种,既有“龙凤呈祥”的传统祈福,也有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的民间智慧。

  红纸翻飞间,千年非遗技艺在指尖绽放。在这一方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灵动匠心的土地上,赵玉先以剪作笔,以纸为卷,将民俗信仰、生活哲思融入方寸之间,剪出大千世界。

  从小受奶奶和姑姑影响,赵玉先15岁拿起剪刀,一剪就是一辈子。她不描不画,信手而剪,剪刀有灵魂,红纸也成了流淌故事的河。

  她是高平剪纸的守护者,用指尖的温度讲述高平故事,让非遗“活”进现代生活。

  一纸一剪,承载千年乡愁;一刀一刻,传承文化根脉。高平剪纸,以匠人之心雕琢时光,以赤诚之念赓续文明。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“指尖上的技艺”,让非遗之花在新时代灼灼绽放!

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高平剪纸”代表性传承人赵玉先。

本页二维码